经济晚报头版报道 | 北斗“智”造赋能数字江西建设
2025-04-29
1337

        近日,江西主流媒体《经济晚报》头版刊发文章《北斗“智”造赋能数字江西建设》,对海力控股集团智慧科技业务板块——江西北斗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题报道。文章指出,北斗云公司依托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及其运行情况,用实际行动为数字江西建设贡献创新力量。


        以下为报道原文:


        “北斗是什么?几年前很多人都对这个概念较为陌生,但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越来越多人知晓了,北斗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江西省融合北斗应用研究所所长、江西北斗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书钦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以来,从技术层面来看整体性能不弱于GPS,尤其在亚太及其他局部区域,北斗的性能是更具优势的。

北斗云车辆管理服务平台

        杨书钦解释:“因为北斗三号系统采用了星间链路技术,构建起卫星之间的通信桥梁,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了混合星座,相比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其抗遮挡能力更加出色。同时,国内诸多北斗企业参与建设覆盖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相关机构和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星基增强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相较之下,其他定位系统受大气层、电离层等影响,信号传播会发生延迟、折射等情况,导致定位精度一般存在10米以内的误差,难以契合对定位精度有严苛要求的应用场景。”

        他以山体滑坡的形变监测为例,这类场景对定位的精度要求很高,山体哪怕有细微的移动、变形都需要及时预警。通过建设北斗地基增强基站,运用实时动态测量(RTK)等技术手段,即使在运动状态也能实现厘米级的精度误差,静止状态利用后处理技术,则可以实现毫米级的定位精度。这些高精度定位技术究竟如何“大显身手”?又将在哪些领域筑牢“安全防线”?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江西北斗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云智慧”)。

北斗精寻:“云端管家”织就车辆监管智慧网

        北斗系统的优势远不止于基础定位。车辆的高效管理与规范使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江西,从公交车到环卫车、货运车,从公务车、路政车到银行车辆,北斗云智慧充分发挥北斗系统的技术优势,像个全能大管家,用“北斗+车”解决方案助力各类车辆管理井井有条。

北斗云智慧工作人员在南昌市环卫车上安装北斗设备

        以服务全省公车定位系统为例,杨书钦介绍,这不是简单的“查岗定位”,除实时定位和轨迹回放功能外,公司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结合电子围栏技术,管理人员可在地图上划定虚拟边界,当车辆驶入敏感区域,或者跑出规定范围,系统立马就会“打小报告”触发预警机制。

        当前,针对不同企业多样化的管理需求,北斗云智慧集成了一系列实用且高效的功能模块,研发出多种型号、具备不同功能的产品设备,并申请注册了品牌商标“北斗精寻”。

        杨书钦举例说明,在车队管理中,不同企业需求各异,有的企业想要语音喊话,还有企业要求视频查岗,于是他们在系统中整合了语音对讲、视频监控、油感监测等模块,还接入车辆OBD系统,实时读取速度、温度、发动机状态等车辆运行数据。“部分车辆终端甚至搭载了‘火眼金睛’(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算法,当利用摄像头监测到司机出现疲劳状态或异常行为时,系统就会立即触发预警。”杨书钦说。

        “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我们不仅提供硬件设备,还搭建配套的软件平台。”杨书钦告诉记者,“不然光有定位,客户却看不到、管不了,设备的价值将难以充分发挥。”此外,北斗云智慧在全省布局了40余个北斗维保点,组建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确保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技术支持与维护服务,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北斗智民:卫星监测筑牢特殊人群“安全结界”

        在“北斗+人”领域,北斗云智慧申请注册的第二个品牌商标“北斗智民”也展现出独特优势,最亮眼的当属它专治“极端环境失联”的硬本事。

        杨书钦解释,传统卫星定位依赖地面基站等传输通道传送定位信息,一旦洪涝等灾害冲垮基站,信号传输就会“断线”,人员位置便成了“盲区”。

        “但北斗自带‘独家秘方’——卫星短报文通信功能,这是GPS等其他定位系统所不具备的。”他介绍,这项功能让北斗卫星在地面通信网络瘫痪等情形下,全天候、全天时把定位信息发到指定终端,用户还能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相当于给极端环境中的人员配备了“永不失联的信使”。“这种‘生死攸关的保障’,让这款可穿戴北斗应急救援设备在森林防火等特殊作业群体中备受青睐。”杨书钦说。

        针对矿区复杂严苛的作业环境,北斗云智慧则匠心研发了一款监管手表,不仅具备“室内+室外”无缝衔接的位置追踪,更贴心搭载贴身生命体征监测模块,实时捕捉心率、血氧等关键指标,异常指标即刻触发多级预警。“手表还可以通过蓝牙与室内定位基站联动,掌握矿区作业人员在室内的轨迹。”杨书钦说:“这套设备让矿区安全管理从‘事后追溯’升级为‘事前预防’,极大提升了矿区安全管理水平。”

        此外,北斗云智慧还面向老年人发行“北斗智民卡”,面向学生发行“北斗校园卡”等。“前者跟钥匙扣一样,可以挂在钥匙上,也可以挂在脖子上。子女通过手机APP能随时查看老人状态。如果老人走失,设备上还有紧急呼救按钮,按下后APP会强烈震动提醒子女,发送求助信息与位置坐标。”杨书钦介绍道。

场景突破:从安全帽到隧道导航的“信号突围战”


        在采访中,“研发”是杨书钦挂在嘴边的高频词。

        “今年我们正在研发一款能‘挂’在安全帽上的北斗智能终端。”杨书钦介绍,这款设备能实时记录工人位置信息、追踪工时轨迹,既保障了工人考勤权益,也为工地管理提供了数字化抓手。

        不过这看似“顺理成章”的技术落地却藏着不少“拦路虎”。杨书钦坦言,起初我们考虑将产品置于安全帽内,但安全帽有严格的行业规范,对重量、体积等有明确要求,若集成高精度定位、摄像头等功能,不仅会导致安全帽超重,单个设备成本也会飙升。要知道,传统安全帽单价普遍仅几十元,“太贵太笨重的设备,即便技术再先进、再智能,也很难有推广的价值。”

        经过反复研究与尝试,北斗云智慧另辟蹊径,研发出极轻极简的产品新形态,重量仅十几二十克,通过卡扣固定在安全帽绑带处。这种不改变安全帽主体结构的设计,既避免了在复杂工地环境中易损坏的问题,又将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现在这款产品正在找工地“试岗”,杨书钦表示:“比如信号稳不稳定、使用麻不麻烦,都得听工地大哥们的真实反馈。”  

        针对复杂隧道、防空洞、地下车库等密闭空间“信号失灵”的行业痛点,北斗云智慧不断思索,正在研发信号增强技术。“当人们在隧道内走错路线时,现有定位软件往往‘慢一拍’,我们就是要让北斗信号在这些‘信号盲区’也能实时传输。”杨书钦打比方说,这一技术就像给北斗信号装上“放大镜”,让卫星信号能够穿透混凝土墙体,甚至是江底、海底。

        这项技术已进入实测阶段。杨书钦指着办公楼介绍:“我们这栋楼叫上海湾大厦,它楼下是地下停车场,我们就在里面进行模拟测试。接下来我们计划报备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在隧道中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验证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看它能不能在环境复杂的隧道里‘站稳脚跟’。”

        杨书钦说:“随着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在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并培育我省自主北斗品牌形象和口碑,推动北斗产业集聚,引领南昌北斗产业迈向更高台阶,为数字江西建设贡献创新力量。”